《金瓶梅》的价值丝毫不逊于四大名著:记忆犹新

© 快百科

《金瓶梅》里有多少令人记忆犹新的部分呢?

推荐大家去看看李瓶儿葬礼的部分,在中国小说史上,从没有一部小说用这样的笔法去刻画一个凡人的死亡。读完这段文字之后,笔者仿佛感觉到冥冥之中有一双眼睛在引导着我们,用不一样的角度去审视生命与生活。《金瓶梅》对死亡的刻画可谓相当深刻,即便是西门庆、潘金莲这样充满罪恶的反面主角,在他们离开人世时仍会让读者感到莫名的悲哀。

《金瓶梅》的作者笔力精湛,整部书的前八十回均是在热场,给人一种循序渐进的感觉,让读者的阅读感渐入佳境。到了八十回以后,便逐渐有了几分曲终人散的味道,书中的热闹氛围逐渐冷却,人离散的桥段增多。读《金瓶梅》的过程,就像是从初春逐渐来到三伏,随后,再兜头浇上一盆冷水一样。这本书既是三伏天的骄阳,亦是冷水里的冰块,它具备冷与热的双重张力,给读者带来一定的代入感,令人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

每个读完了这本书的读者,都会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绝望,对社会、生活、人性的绝望。不知《金瓶梅》的作者究竟经历了什么,亦不知他本人对生活的态度是否像《金瓶梅》对我们呈现出来的那样。总之,一部《金瓶梅》读完,仿佛每一页都透着一股阴冷。放到其他小说里,即便会出现这样的内容,作者也往往会给读者出路,不会将读者困死在情节里。但《金瓶梅》的作者给读者留出路了吗?

平心而论,是有的。

出路便是超脱,也就是佛家思想里的出世。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