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内,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在指挥家乔纳森·诺特的执棒下,以斯特拉文斯基划时代的《彼得鲁什卡》拉开国家大剧院“漫步经典”系列音乐会序幕。从2016年首访到2025年中瑞建交75周年文化盛事,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以他们精湛的演绎回应这场久别后的重逢,以精湛演绎展现瑞士融合德奥严谨与法国色彩的“多语言基因”音乐传统与20世纪现代作品的深度碰撞。
1918年成立的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有着百年历史,坐落在日内瓦市,创始人安塞美与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深厚渊源成为本场演出的精神内核。安塞美曾首演多部斯特拉文斯基里程碑作品,推动其新古典主义风格走向国际。当晚,上半场的《彼得鲁什卡》重现1911年原始版本恢弘的编制,黑管尖锐的旋律线条主导,弦乐时而出现涌动感,铜管交织出市集的喧嚣,钢琴高音区凌厉的敲击化作木偶彼得鲁什卡的神经与悲鸣,而定音鼓如心跳般的重击最终将戏剧张力推向极致。指挥乔纳森·诺特与乐团层层解构木偶的滑稽表象,将生命痛感升华,将这出“木偶悲剧”转化为充满温度的人文叙事。
拉威尔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堪称“印象派钢琴语法百科全书”。当晚,90后华裔钢琴家黎卓宇的登场成为音乐会上的另一焦点。他以“雷霆技巧”驾驭第一乐章爵士音阶与古典结构的碰撞,第二乐章则化身为诗性沉思者,左手绵长旋律在乐团泛音中晕染出“留白美学”,第三乐章快速的节奏下,黎卓宇注入东方性格的触键,踏板极简却爆发力十足,展现出东方克制与西方热情的奇妙共生。
下半场《春之祭》彻底释放了乐团的能量。指挥诺特以“远古血脉觉醒”为理念,精准控制复杂节奏,低音提琴与低音鼓持续脉动,长笛与小号在高音区撕裂般嘶鸣,再现了1913年首演时的颠覆性力量。正如诺特所言,“《彼特鲁什卡》和《春之祭》这两部作品都充满了‘暴力’。它们在节奏方面都很复杂,也有相似之处。但对我来说,有趣之处在于,我要怎么讲好这两个故事,如何有效地完成音乐内容上的沟通。如果我能很好地把握故事,我就可以展示故事的色彩,就能使得交流关于何谓‘人’和‘人生’更为简单。”
随着“献祭之舞”的终章以毁灭性的强奏收束,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精确如机械,炽热如仪式”的安塞美传统,在诺特麾下完成跨越世纪的传承。
继本场开幕音乐会之后,2025“漫步经典”系列将持续至7月30日。整整28天时间里,10支中外顶尖音乐团体将轮番登台,奉献13场风格多元的音乐会。汉堡国家爱乐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北京民族乐团、矩阵萨克斯重奏团、美国国家青年交响乐团等中外名团将陆续亮相该系列演出。
摄影/牛小北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刘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