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货摊上淘到“四行孤军”签名册,这些展品背后有何故事?




【编者按】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解放日报“抗战•上海寻迹”报道组兵分多路,从不同视角寻找上海抗战印迹。我们寻访的第一路,便是重回当年战斗历史现场,回访老兵和亲历者后代,追溯上海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以足迹丈量精神,以历史照亮前路。

“八·一三”淞沪会战88周年纪念日临近,苏州河畔的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内参观者络绎不绝,展厅内各类实物展品,静静诉说着当年那段悲壮历史。细心的观众发现,不少展品的文字说明上,都写着“俞建国先生提供”几个字。

俞建国是一名上海执业律师,也是一位从事收藏30余年的民间收藏家,其中尤以抗战收藏为多。十多年前纪念馆筹办,曾多次向全球征集相关文物。当时,俞建国从他收藏的3000余件抗战收藏中精选出与四行仓库抗战历史有关的珍稀藏品98件,提供给纪念馆。

“我提供这批收藏,就是为了提醒人们铭记历史,勿忘抗战牺牲的勇士。”近日,记者采访俞建国,请他讲述那些历史收藏背后的故事。

旧货摊上淘到“四行孤军”签名册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大场防线失守后,当时的中国军队88师师部所在地四行仓库成了上海中心城区“最后的堡垒”。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420余人在四行血战四昼夜,掩护主力部队撤退。

在俞建国的收藏中,有一件东西和88师直接相关:一顶M35德式钢盔,这是二战中德军钢盔的4个型号之一。1936年,国民党曾委托德国在其本土制造了一批M35钢盔用以装备德械师,这顶钢盔就是当年谢晋元所属国民党88师的装备之一。

资料显示,截至1936年,中国总共从德国进口了31.5万顶M35型钢盔,中国军队最早就是戴着它同侵华日军作战的。“别看当年进口的数量很多,现在已经很难找了。”俞建国告诉记者,88师是国民党军队中最精锐的德式装备师之一,经过淞沪会战等战役后,大多数装备都湮没在了战火中。

那这顶钢盔是哪来的呢?原来,十多年前,俞建国委托友人赴日收购一顶罕见的十九路军使用过的斗笠未果,却意外发现对方家中藏有此M35钢盔。他判定这是日军作为战利品带回的88师装备,当即以约2万元人民币购得。后来,俞建国共收到两顶M35德式钢盔,他把尺寸更大的一顶提供给了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同样从日本购得的,还有一张《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调(查科)》1500:1比例的闸北作战地图。这张地图制作于1937年“八·一三”事变前,详细描绘了闸北区的街巷。纪念馆正是根据这张地图,制作了当年的城市建筑分布模型。

在记者看来,俞建国提供给纪念馆的收藏中,最令人感怀的,是一件“当代文物”。那是一本看上去平平无奇的笔记本,封面写着“签到簿”三字,翻开赫然写着七位“四行孤军”以及谢晋元夫人凌维诚的亲笔签字!这七位孤军的名字分别是李锦堂、曹明志、王金珏、陈永生、齐从新、余长寿、张青轩。

这么珍贵的笔记本,从何而来?俞建国告诉记者,那是2012年,他在逛上海旧货市场时,偶然在一个卖旧杂志的摊位上发现的。他后来才知道,这本笔记本是1985年9月2日八百壮士四行仓库勒石纪念揭幕仪式上,孤军老兵与凌维诚受邀亲临现场而留下的。如今,八百壮士都已离世,这份签字也就成了孤品。

尽一份保存传承历史的责任

俞建国是一名老党员,对历史很感兴趣,革命相关藏品收得很多,基本涵盖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

近年来,义勇军、新四军、八路军等在不同历史时期发行的纸币、债券、支票等,成为他的主要收藏兴趣。“纸币的发行历程,不仅能说明当时的金融状况,也反映了战斗轨迹,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俞建国说。

最让俞建国难忘的,是一张和曾任东北义勇军总司令朱庆澜相关的募捐支票。“九一八”事变后,朱庆澜在上海代表全国灾民发出全国通电,呼吁立即停止内战,摒弃政见,发动全国共同抗日,此后,他积极募捐支持东北义勇军。

“说起来,朱庆澜和上海还很有渊源。”俞建国告诉记者,1935年,由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的以宣传抗战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就是由朱庆澜出资拍摄的。影片主题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但歌名未定,歌词谱曲只写了“进行曲”三个字,作为投资人的朱庆澜就在“进行曲”前加上了“义勇军”三个字,把该曲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国歌并传唱至今。

俞建国给纪念馆提供的很多文献资料,是他多年来从废品回收站、旧货市场等地淘来的。其中有一份1937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原始通电文件,他认为是最珍贵的,因为是当年共产党通过地下电台发往上海印刷的原始文件,是目前能见到的唯一一份。

此外,还有从1938年8月23日到9月3日的12期《每日译报》原件。这12期报纸全文刊载了毛泽东撰写的《论持久战》。“《每日译报》是上海中共地下党出版的报刊,也是最早发表《论持久战》的报刊,实属珍贵和难得。”

“直面历史的沉重,才能深刻理解如今和平的珍贵。”俞建国说,尽管越来越困难,但自己仍在尽力搜集和抗战相关的历史文物,尽一份保存、传承历史的责任。

原标题:《旧货摊上淘到“四行孤军”签名册,这些展品背后有何故事?》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顾杰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顾杰 邬林桦 林子璐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