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从高原走向更广袤的远方——千年史诗焕新篇


6月26日,玛纳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江努日·图日干巴依(右二)和团队成员在演唱《玛纳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邹懿摄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

作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玛纳斯》被称作“柯尔克孜族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千百年来,这部诗歌长卷在帕米尔高原传唱不休、代代相继。如今,在各方努力下,《玛纳斯》正从高原迈向更为广袤的天地,续写着焕新篇章。

舞台多元创新

古老史诗活力迸发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推动《玛纳斯》舞台表演创新上成果丰硕。克州歌舞团打造的原创歌舞剧《玛纳斯》,改变了以往“一人演唱多人听”的传统模式,融入多种民族乐器及民族舞蹈,对关键唱段重新编创,形成了歌舞兼具、叙事抒情融合的表演形式。该剧自2020年在南京首演成功以来,成为剧团的保留剧目,多次赴外地展演,广受疆内外观众认可。

不仅如此,《玛纳斯》还积极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2024年除夕,克州玛纳斯组合摇滚电声乐队登上央视春晚主会场舞台,民族乐器与电子音乐巧妙结合,让全国乃至世界观众领略到《玛纳斯》的独特魅力。此后,该乐队活跃于“5·19中国旅游日”新疆主会场开幕式、第十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南京咪豆音乐节等舞台,以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视听盛宴,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

克州歌舞团党支部书记杨花明表示:“为了让《玛纳斯》在舞台上更具生命力,我们不断探索创新,从音乐、舞蹈到舞台布景,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看到观众反响热烈,我们深感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未来也将继续为呈现更精彩的《玛纳斯》舞台表演而努力。”

文旅融合助力

史诗品牌声名远扬

近年来,克州大力实施“旅游兴州”战略,积极挖掘《玛纳斯》文化资源,打造相关文旅品牌,培育“旅游+”新业态,让“世界的帕米尔·永远的玛纳斯”品牌叫响国内外。

如今,游客在克州不仅能欣赏到壮丽的帕米尔高原风光,还能沉浸式感受《玛纳斯》文化。在阿克陶县,游客白天游览观景,夜晚可在当地剧场观看史诗歌舞剧《玛纳斯》。江西游客陆一鸣说:“去年在春晚看摇滚版《玛纳斯》演出,觉得很新鲜。这次观看了原汁原味的表演,感觉梦幻又神奇。”

克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致力于将《玛纳斯》文化深度融入旅游产业,通过打造特色文旅项目、举办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让游客全方位感受这部史诗的魅力。我们还将进一步开发与《玛纳斯》相关的文旅产品,拓展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法规保驾护航

传承发展未来可期

今年5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明确了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为实施科学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对于《条例》的实施,玛纳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江努日·图日干巴依深受鼓舞。2022年7月13日,在新疆博物馆进行的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坐在正中说唱的就是江努日。“我永远都忘不了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一定要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传下去。”江努日表示,希望《条例》能推动《玛纳斯》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让更多青少年了解这部史诗,从而培养出更多热爱《玛纳斯》的青年传承人。

如今,《玛纳斯》已从“文化遗产化”向“文化资源化”转变。除舞台表演外,还以书籍、雕塑、绘画、漫画、绘本、动漫等多种艺术形式广泛传播,成为大众熟知的“可视性文化符号”,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史诗的观众”。

在政策支持、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推动下,《玛纳斯》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也将被更多人珍视。(高芳)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