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必备!古籍里的科技金句


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适用话题:改革创新、科技突破

《商君书・更法》。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体现了一种变革创新精神,强调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

应用示例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科技强国之路亦需这般魄力。突破芯片、人工智能等“卡脖子”领域,当摒弃对旧模式的依赖,以敢闯敢试的创新锐气,走出自主可控的技术突围之路,方能筑牢强国根基。

2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适用话题:科技攻关、探索实践

宋・朱熹《朱子行状》。意为通过探究事物本质获得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应用示例

北斗导航系统的建成,正是“穷理以致其知”的理论突破与“反躬以践其实”的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印证了朱熹“知行合一”的科学方法论。

3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适用话题:科学实践、艰苦攻关

《文心雕龙・知音》。意为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强调通过大量实践才能掌握事物规律,提高认知能力。

应用示例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科技强国的突破从非一蹴而就。从航天工程的千次试验到芯片领域的万次迭代,正是在反复实践中积淀智慧、突破壁垒,方能让核心技术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4

削觚为圆,斫雕为朴

适用话题:化繁为简、回归初心

《盐铁论・水旱》。意思是去除繁复装饰,回归质朴本质。可引申为在科学研究或技术发展中,应摒弃繁琐无用的部分,追求简洁高效、实用的理念。

应用示例

“削觚为圆,斫雕为朴。”科学实践中,返璞归真即剥离冗余表象,直抵本质规律,唯有如此,方能挣脱形式桎梏,让研究扎根核心,催生突破性发现。

5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

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

岂人力也哉?

适用话题:格物致知、探索规律

《天工开物》。天地之间,物以万计,而事之纷繁复杂便由此衍生。物与事遵循相同的规律,互相影响派生出世界万象而无所遗缺,这并非人力所能完全掌控。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认识到世间万物有其自身运行规律。

应用示例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科学实践中,唯有洞见规律,方能循道而为,突破人力局限,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跃升。

6

凡工匠制器

必先量其功用,度其材质

适用话题:格物致知、探索规律

《天工开物》。工匠制作器物,必须先衡量其用途和功能,考量所用材料。体现了一种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强调在做事前要充分了解需求和条件,做好规划和准备。

应用示例

“凡工匠制器,必先量其功用,度其材质。”科学实践亦需循此道:实事求是即精准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与规律,善用工具则选择适配的方法与设备。唯有如此,方能规避盲目探索,让每一步突破都扎根于客观实际,让科学探索行稳致远。

2026国考60天上岸计划


【全勤打卡,全额返现】

公考生都在用的备考神器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