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至27日晚,新编川剧《榕荫记》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与观众见面,该剧由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担任艺术总监,潘乃奇、孟立敬编剧,杜林任总导演,生动塑造了一位扎根乡土、一心为民的古代循吏形象。8月29日,编剧潘乃奇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讲述创作这部剧的幕后故事。
《榕荫记》剧照
作为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参演剧目,川剧《榕荫记》以清乾隆年间犍为籍一代循吏李拔的传奇故事为蓝本,展现李拔在多地任职期间,以勤政务实、仁民爱物、清廉刚正的为官之道。
在潘乃奇看来,李拔虽生活在乾隆年间,却与当代人有着奇妙的连接。“主创团队在福建采风中发现,李拔无论履职做事还是出游抒怀,都习惯用文字记录下来,就像我们今天发朋友圈分享生活与感悟一样。”这种鲜活而真实的“分享欲”,拉近了古人与现代观众的距离,也让李拔这个人物形象变得更可亲、可感。
《榕荫记》剧照
《榕荫记》还在形式上大胆尝试。剧中设置8名“志书”角色,时而化身剧中人物,时而以现代人视角旁观评论。这种“跳进跳出”的灵活演剧方式,为传统戏曲的叙事框架带来了新的表达可能,也为舞台注入了新颖的观赏体验。
编剧潘乃奇表示,团队在梳理文献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李拔精神价值深厚,“我们可以用‘一江一树一人一花’来串联他的生命轨迹——治理过的江河见证他的实干,倡导种植的榕树象征他的坚守,守护的百姓承载他的初心,引入犍为的茉莉延续他的影响。这些元素不仅是历史的细节,更是通往他精神世界的钥匙,让观众能够真切触摸到这位历史人物的情怀与担当。”
潘乃奇
潘乃奇认为,川剧不仅是讲述故事的艺术形式,更是连接古今、融合人物与地域的文化纽带。她希望自己接下来的创作除了根植传统文化,还能关注社会现实,“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主动提出一些命题,这也是我接下来尝试的一个方向。”
红星新闻记者张世豪实习生谢宇宏 编辑 苏静